近年來,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委、政府將旅游業定位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第三產業的龍頭”,把握旗情、順勢而動,打造旅游品牌,與民族文化相呼應,與“中國旅游強縣”相配套,與城市發展、拉動經濟相協調。通過充分利用“雙百”工程,即百公里旅游景觀帶和百戶千萬牧戶游工程,在積極做好地區民生的前提下,有效保護和利用各民族民俗文化;在豐富旅游活動內涵的同時,實現了民族文化保護與利用的雙贏。
“鄂溫克旗多彩文化旅游帶”和“輝河原生態民俗旅游帶”,通過整合鄂溫克旗旅游和民族文化資源,進一步提煉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展示鄂溫克旗旅游形象。在開展旅游活動的同時,促進民族文化保護開發與利用,進而不斷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和產品生命力。 如今的鄂溫克旗已經接待了上百萬的國內外游客,旅游收入以平均14%的速度逐年遞增。
非遺文化積淀旅游發展內涵
鄂溫克旗70%的蘇木鄉鎮都建有自己的民族民俗博物館,向旅游者傳遞著居住在鄂溫克大地上的不同民族的生產生活、文化藝術、手工技藝、科學知識、風俗習慣等各個領域的民俗文化。通過各鄉鎮蘇木原生態民俗文化以及博物館文化,充分挖掘以三少民族文化為特色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整理和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支持旗內現有的國家、自治區、市、旗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產業化經營,引導遺產項目傳承人的旅游開發,以招商的形式使旅游產品的開發銷售提升檔次,使得鄂溫克族敘事民歌、“搶樞”等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布里亞特蒙古族服飾、鄂溫克柳條包營造技藝等14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蒙古族經典歌曲《敖包相會》的由來、索倫鄂溫克民間服飾等38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傳承、保護和開發。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熟知鄂溫克,因為鄂溫克旅游而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生活中找到了發展環境和生存空間,為旅游發展注入全新動力和品質積淀。
特色民族文化豐富旅游產業鏈條
鄂溫克旗通過整合旅游資源,融合特色民族文化,依托三個“唯一”,即全國唯一的鄂溫克族聚居區、唯一的布里亞特蒙古族部落、唯一的厄魯特蒙古族部落為抓手,策劃原汁原味的特色旅游路線,形成體現狩獵文化的吉登嘎查鄂溫克獵民部落、體現鄂溫克草原游牧文化的敖包相會(巴彥呼碩)景區、體現蒙兀遺存遺址文化的輝河濕地景區,厄魯特蒙古族部落文化的伊敏蘇木,錫尼河布里亞特蒙古族部落以及巴彥塔拉達斡爾族部落,充分展示鄂溫克旗豐富多彩的多元民俗文化。
“牧戶游”是鄂溫克旗現代旅游業的新興產業,較大的牧民家庭旅游景點設施完備,有的牧民累計投資近10余萬元,平均每戶有六、七個蒙古包或柳條包等民族特色建筑接待游客,同時為游客提供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
通過推動全旗牧戶游的轉型升級,充分挖掘特色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幫助整理和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活動項目,豐富旅游產品種類,提升檔次,拓展市場。目前,全旗牧戶游達到百余戶之多,其中內蒙古五星級鄉村旅游接待戶2戶。通過借助旅游商品開發項目,鄂溫克族、達斡爾族、布里亞特蒙古族、厄魯特蒙古族等民族服飾成為炙手可熱的旅游產品,民族手工藝品制作,地方民族特產加工遠銷區內外,成功吸引旅游者的駐足。
通過借助旅游景區(點)、博物館內以及各種旅游展示會、交易會等宣傳項目,將一些傳統民族手工藝品、民族服飾等民族民俗文化向廣大游客進行展示,在旅游商品的開發中融入當地傳統文化特色和藝術內涵,大大提升了旅游商品的文化性、紀念性和實用性。巴彥呼碩敖包祭祀、鄂溫克柳條包營造技藝、布里亞特傳統搏克等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作為品牌旅游產品,在旅游發展中得以傳承和弘揚,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量。
民族節慶繪制旅游多彩畫卷
瑟賓節、伊慕訥節等民族旅游文化節慶活動經過了多年沉淀,形成了固定的客源市場與文化氛圍,在全國具有不俗的人氣與知名度,成為知名旅游品牌。特別是近年的鄂溫克瑟賓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樞”、草原男兒三技以及來自全旗十個蘇木鄉鎮身著不同民族服裝代表隊的表演成功吸引來自區內外的上千名的旅游者和攝影愛好者。鄂溫克旅游已逐步形成“春季伊慕訥節、夏季瑟賓節、秋季采摘節和冬季游牧文化”四季品牌節慶活動。
節慶活動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能夠充分展現鄂溫克獨具特色的北方多民族璀璨歷史,是鄂溫克人歷史文化發展進程的活態見證。鄂溫克旗也將各蘇木鄉鎮的傳統民族民俗活動進行打包,整合推送,適應新常態,并通過向牧戶游提供各項政策與資金支持等方式助力活動,增添色彩。
了解更多旅游信息,請登陸:泉州西湖假期旅行社
公司電話:0595-22176648、22176649、28892188 |